查看原文
其他

小2说丨从义翘神州上市,看投资热潮涌向生物医药上游“隐形冠军”

B村小二 BioBAY 2022-12-02

READING导读

8月16日,义翘神州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锣上市,成为中国重组蛋白及抗体试剂第一股。上市当日,义翘个股开盘涨104.8%,收盘价为493.32元/股,当日总市值达3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发行价为292.92元/股,超越此前石头科技271.12元的记录,成为A股历史上发行价最高的新股。

这场“资本狂欢”在小二眼中,其实并不是个例。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6月23日,“微球一哥”纳微科技(688690.SH)上市首日暴涨12倍,股价从8.07元的发行价狂飙至110.88元,创造了科创板的历史。再往前追溯,2020年8月26日,“聚乙二醇龙头”键凯科技(688356.SH)上市发行价41.18元/股,开盘价127.67元/股,截至当天收盘,报136.84元/股,涨幅232.30%,总市值82.10亿元。


天然逐利的投资人,为什么对这些企业格外“眼红”呢?那么本期小2说,我们便一起去探秘这些“吸金大佬”背后的故事吧。



为何成为“吸金明星”?



义翘神州,又被称为“国内重组蛋白一哥”。在多年的发展下,公司目前形成覆盖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培养基等生物试剂的产品矩阵。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其中,在新冠病毒序列公布仅11天后,义翘神州便成功表达新冠病毒重要靶点蛋白S-RBD,并迅速开发出一系列新冠病毒相关蛋白、抗体等生物试剂产品。据悉,新冠疫情期间,公司抗体、重组蛋白销售大爆发,2020年的营收达15.96亿元,同比增长782.77%,净利润为11.28亿元,同比增速3000%。由于疫情对试剂产品产生大量市场需求,在规模效应下,义翘神州的毛利率上升至96.88%,高于贵州茅台的毛利率。
 
重组蛋白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以及诊断试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原料。目前义翘神州拥有超过6,000个品种,产品数量在人蛋白、病毒抗原、猴蛋白、大鼠蛋白等重要种属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公司还拥有约1.3万种抗体类、约2.8万种基因类试剂,16种培养基。

而纳微科技之所以在二级市场“一鸣惊人”,皆因其掌握的核心武器是“纳米微球”。这一材料在制药领域主要充当色谱填料,是生物制药分离提纯过程中的核心耗材,可以满足有机化药、天然药物、抗生素、胰岛素、多肽、蛋白、抗体、核苷酸、疫苗、病毒等分离纯化的广泛要求。另外,这一关键的技术国产化,可有助于降低中国生物制药成本,让更多老百姓用得起新药。由于其制备与应用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与前沿科技,门槛与壁垒较高,也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吸金大户”键凯科技则是国内最早从事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据了解,中国目前共批准6款聚乙二醇修饰药物上市销售,其中4款为键凯科技的客户生产。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常被用于药物表面,可以延长药物进入人体后的效用时间。聚乙二醇化(PEGylation)是世界先进的药用分子修饰和给药技术,具有减毒、降低免疫原性、延长半衰期、改变组织分布提高靶向部位浓度等突出优点。在此次疫情中上市的两款mRNA疫苗均采用脂质纳米粒(LNP)技术,其中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PEGylated lipid)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上诉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之所以备受投资人青睐,是因为其核心产品不论是重组蛋白、抗体,还是微球、聚乙二醇都是生物医药上游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也不难看出,随着生物制药创新热潮的呼啸而来,驱动了产业链上游的“崛起”。

谁在布局?谁在领跑?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产业链的上游制药基础主要是由原材料、制药设备以及生物技术构成;中游为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环节;下游则主要面向医药的销售、消费。近几年来,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biotech公司,创新技术也从个体层面发展到组织层面、细胞层面、分子层面。与此同时,与新药研发息息相关的上游核心原材料也出现了井喷需求。

除上述提及的重组蛋白、纳米微球、聚乙二醇之外,抗体、各类酶、定制核酸、各类载体、细胞系、转染试剂、培养基等也是生物制药产业上游重要的材料,贯穿于药物诞生的整个过程。


以CAR-T细胞疗法为例,我们来看看这一疗法背后的“隐形力量”。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私人定制”的疗法,每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都需要抽离出自身的血液并对其中的T细胞进行分离、富集、基因工程改造、扩增、以及表型和功能的鉴定,而这些过程都需要配套的生物试剂完成。

具体而言:1)在T细胞分离纯化阶段,需要CD4、CD8抗体偶联磁珠等试剂进行筛选;2)在T细胞激活和转导阶段,需要用到含有CAR基因序列、LTR基因序列的质粒、逆转录酶等生物试剂,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T细胞培养基、细胞因子等来富集T细胞;3)在CAR-T 细胞表型和功能鉴定阶段,需要Anti-Fab蛋白、Protein L蛋白等试剂对CAR分子表达进行鉴定;4)在CAR-T细胞回输阶段,需要支原体检测试剂盒、多因子检测试剂盒等对疗效和风险进行监控。


国内生物试剂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尽管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也渐渐崭露头角,如义翘神州百普赛斯深耕蛋白类试剂,诺唯赞专研高端酶相关试剂,菲鹏生物则核心研发IVD原料试剂、优宁维形成了以抗体为特色的生物试剂平台,泰坦科技发展了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

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生态圈,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B村也拥有多家掌握“核心武器”的上游企业,例如:多年来专注细胞培养基领域的艾米能斯、以纳米磁珠技术和生物材料表面技术为核心的海狸生物、专注微球产品研发的为度生物、专注于基因组研究和基因技术应用的金唯智,以及实现了“起始物料—高难度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布局的博瑞生物……


“卡脖子”危机犹在,国产替代正当时


尽管国产上游产业链日渐崛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品牌实力强劲的外资品牌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2019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达到175亿美元,折合约1138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则达到136亿人民币,仅占比全球市场的12%。另外,国际巨头默克、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在该领域广泛布局,在品种数量、丰富度、客户覆盖数量上具有先发优势。据悉,在2020年,上述3家企业的生命科学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103亿、122 亿美元、106亿美元,合计达到328亿美元,市场占率超过80%。【1】

中美贸易战下的华为“无芯之痛”突显了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也为我国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鸣响了警钟。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生物试剂依旧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供货周期特别长,企业等待两三个月都是家常便饭,一旦断供也将让药企同样遭遇类似的“无芯之痛”。另外,新冠疫情的大爆发及反复无常也促使生物制药的竞赛“上升”到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 

生命科学产业链的发展循环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近年来,药监局和医保局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创新药物研发,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倒逼企业进行新药研发,加上科创板、港股等融资渠道的推出,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热情高涨。下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也让上游核心原材料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随着医保谈判的实施,部分被纳入目录的药品价格降幅明显,这对生产成本也提出了考验。上游生产的控费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药企供应链国产化的动力之一。

因此,如何更好的助力药企实现自主创新,生物制品的供应链国产化之路必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趋势。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也提议到,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加之新冠疫情全球影响等情况,我们要前瞻性布局,大力推动短板技术突破和首台/套设备发展,打造一批掌握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设备、仪器制造公司,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2】

机遇与困境并存,兴业证券近日在其研报中梳理了当前“国产替代”的主要挑战在于品牌实力、研发、资本投入规模和技术能力四个方面。由于上游产品与药物的研发、生产的关系紧密,可以直接影响研发的进度和成败,以及影响药品生产的效率及质量。所以下游客户对产品的选择将倾向于品牌认可度高、市场口碑好、技术能力强的产品,并且一旦决定了供应商也不会轻易进行更换,这也是生命科学支持产业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主要原因之一。【3】

  结语  



2018年,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博士就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一文中写到:

培养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举”。中国要真正完成经济转型,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把解决好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放在首位,必须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大而强,才能拥有独立自主的话语权。“隐形冠军”是指那些非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可能很小,不跟消费者直接见面,不易被人觉察,加上自身低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在各自行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产业发展无可撼动的霸主。基于此,中国的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坚持长期不懈的研发,用匠心、耐心、恒心和信心,把技术和材料做到极致。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将危机变为转机,中国“隐形冠军”新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资料:
【1】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卖水人”之:从生物试剂进口替代看大国科研创新崛起,安信证券
【2】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鼓励生物制药链条上的国产替代,经济观察网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国生命科学支持产业深度报告,兴业证券
【4】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江必旺

往期精选▼

小2说丨高质量员工是生物医药行业的“生长痛”?

小2说丨疗效VS争议,细胞疗法究竟是什么?

小2说丨突破“卡脖子”技术,谁扼住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命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